Monday, October 29, 2007

luckyal (luckyal) 于 (Tue Mar 13 15:16:54 2007) 提到:

很多人觉得我速度很快,毕业不到3年就完成了USMLE的考试和match。其实不然,和大
家一样,我也是一步步慢慢地一路走来。对我来说,这两年半却是那样的痛苦和漫长。

1,了解USMLE。
开始什么也不知道,决定考试也费了点周折。然后慢慢的,通过google搜索了关于
中国人考医生执照的网站,慢慢了解了一些关于USMLE的信息。后来每天都泡在usmle.
net的论坛。跟老公两人把ECFMG的网站研究了几遍,确定了考试的条件。2004年的11月
按照网上的推荐,我从图书馆借来了几本BRS的书。 开始真的很痛苦,医学单词全都不
认识。一本薄薄的书我看了将近一个月,当是学习医学单词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了。犹
豫了半年才决定一心考试。

2,step1(Oct 2005)
2005年4月才终于买了2001年Kanplan notes,开始正式准备step1。后来觉得其实
只要kaplan notes+ first Aid+ Gonjan notes + Qbank (我觉得这个需要花钱买
online的比较好)。我自己的目标不是很高,只求90分以上就够了。经过多次延期,直
到了10月底,才完成了step1。
在家全职读书,是超级郁闷加无聊的。我一天下来很难看书10小时的,周末就更少
了。 我总是觉得如果有份工作或上课的,虽然累一些,但我的效率会高很多。我生性
贪玩,这样孤独备考实在是痛苦不堪。

3,step2(May 2006)
考过step1,准备step2就容易了很多。这次就只看kaplan+UW,这次没看FA。后来
居然考了个跟step1一模一样的成绩。

4,CS(July 2006)
我英语基础一般,来美国后又都是闭门读书,CS的确是我最难的一关。但没关系,
我就把UW背下来,多跟老公练习几次。口语提高了不少,也顺利过关了。同时我去当地
的社区大学上了英语发音班,英语也相应有所提高。

5,USCE
考完step2后,我找了当地的group clinic(诊所)做observership。 我觉得这经历帮助很
大,那些美国医生也很乐意带我,给我很多机会问病史和查体。后来的CS考试,面对病人我就没
那么紧张了。没病人的时候,还可以跟他们聊天练口语,呵呵。当然,更重要的是两个月后,我就赚了三份很不错的推荐信。面试的时候
,这个经历给我很大的帮助。

6,申请(9/2006)
没有GC,申请的确难很多,也很盲目和痛苦。到处打听会提供H1的医院,查网页,发了
300多个email,打了无数个电话,才把大部分的医院各个要求弄好。不管档次多高,也不管
地方在哪,几乎是给H1,我符合要求的医院我都申请。IM、Peds 和FM,总共申请了124
个。毕业年限带来我最大的好处是面试机会多。我几个朋友各个条件都比我好,也有绿
卡,但就因为毕业年限问题,拿到的面试机会比我少很多。我最后拿到了22个面试,因
为时间安排,取消了4个面试。

7,step3(Oct 2006)
递上申请后,就开始急急忙忙地准备step3。目标较低,想争取面试时候拿到成绩。用了大概两个月时间。还好最后还是完成了任务。

8,面试和H1
我的面试基本遍布了半个美国,从11月到1月中旬,我几乎每个星期最少都得坐一两
次飞机。到处奔波的滋味比面试本身更加的辛苦。到最后我都决定即使还有面试,我也
放弃算了。期间的花费,就更加不敢考虑了。
面试的自我感觉还好,但我表现应该是不够突出。我从开始就很希望拿prematch的
,这也是我急着考step3的原因。但是,事与愿违,即使我去了second interview,到
了最后我还是没有prematch。我后来很失望,也很担心最后Match的结果,因为很多我去面试的医院已
经把很多位置给了prematch。
不得不说的是,会给H1的医院除了个别要求极高的极好医院(如哈佛)外,一般是
招不到很多美国学生的。我去了很多个医院基本是100%外国毕业的,甚至连faculty也
很多是IMG。其中最多的是印度人,中国人极少。其中有几家医院,居然说从来没面试
过中国人。说实在的,有部分program的名声很差。我那些有GC的朋友申请的医院跟我
的那些交集很少。
同时,到这些医院面试内科的人条件都很好,我几乎没见过有step1、2分数低于90
分的。 感觉我好像刚好过了面试分数线。面试儿科的时候发现,如果要H1的,分数基
本大于90;有GC的,80多分就够了。而且一般毕业年限要求较高。
很多人都发现今年的match比往年难了很多,我觉得不完全是谣言。其中最重要的原
因是英国对外国医生政策的改变。我面试的时候遇到很多在英国当医生的,他们英国经
历很有优势,语言是完全没问题,而且都毕业不久。这些对我们,特别是需要H1的人,
真的是很大的威胁。Match的确越来越不容易。希望我几个朋友在这几天的scramble能找到位置。

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最后去哪,去哪个科室都不知道,但我还是很为自己感到欣慰。

两年半下来,尝尽了酸甜苦辣。但只要坚持,我相信梦想还是能最终实现的。

祝大家好运!最近较有空,会尽量回答大家的问题。

信站: BBS 未名空间站 (Wed Sep 19 18:54:19 2007), 转信

CK的体会

刚刚拿到成绩,比我step 1 的成绩还高了4分。我复习时的感觉并不很好,但是箭在弦
上,无法再等下去了。看来大家都说“CK要容易一些”还是有道理的。也算是让我混过
来了。从开始准备step 1,到考完CK,刚好是一年多一点点。很高兴这一部分算是告一
段落了。非常感谢我家LD的大力支持,不然考好成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。在本版灌水也
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非常有效得减低了我的焦虑程度,让我维持一个良好的心态。

希望我的一点体会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祝大家一切顺利,梦想成真。

复习过程概要: 从四月中旬开始,到8月25日考试;中间用了一个月准备CS。总共用了
三个月半吧。在这期间,我总共去了三个地方做observership,两个是病理的,一个是
内科的,前后历时三个月吧。内科的这个主要是为了准备CS。最忙的时候一周有四天早
晨要去医院。这样头天晚上必须10点钟收工,这样每一晚上就少了两个小时学习时间。
这也是为什么老觉得时间不够的一个原因。

做题的成绩:UW 65%; USMLE CD: 42, 41,41;

复习流程和材料:
一开始先看了一遍Crash CK,然后开始 Kaplan notes,中间做了80% 的kaplan Qbook
,正确率大约70%。Kaplan notes第一遍还差一点的时候,就停下来准备CS . 等六月初
考完CS,觉得前面看的书忘掉了不少,又看了一遍Crash CK。因为时间不多了, 就订
了2个月的UW开始做题. UW我都是每次做46题,计时模式。一开始做的不顺,好多50-60
%之间的。我前半程的平均正确率只有62%。还好后一半好一些,最后的总平均是65%.
做UW的过程中又带着把Kaplan notes粗粗看了一遍。

还剩最后一个月的时候,我注意到jimmyzhang的经验里给secrets很高的评价。翻开一
看,果然都是重点,赶紧看完一遍。在临考前的三天里又看了一遍。Secrets写得很好
,能让你很舒服的读下来。我也强力推荐。

Crash CK: 虽然这本书我最先看,看了两遍,但是后来就没再看。因为这本书里的内
容不太对UW的题路。比如讲治疗的时候,就简单一句。不象UW里面,使劲考你什么情况
下该干什么,比如外伤的病人,什么时候该观察,什么时候该穿刺,什么时候该影像学
检查,什么时候该剖腹探查。当时就是想如何把UW分数提上去一些,所有把Crash CK给
抛弃了。

Kaplan Q bank: 我用tutor的模式看了四分之一的样子,实在是没有时间了。如果能
都看完肯定是有帮助的。

FA: 我看了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内容。没时间看完。觉得有的章节写得还好,
有的地方真是读不下去。

自己的笔记:多记笔记,这样临考前可以帮你记住很多东西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.

NBME没有花钱去做,因为反正也不想延期了。

真题的感觉:kaplan 和UW都和真题不象。我个人的体会(加上一点点猜想): NBME和
usmle CD上的题和真题最接近。说接近,不是指难易程度。大家都说NBME和usmle CD都
比真题要容易一些吧,这点上我也不反对。我个人觉得做做NBME和usmle CD的题,可以
帮助纠正UW的思路。UW拐太多的弯弯,弄得我都偏执狂。所以考前我会把NBME和usmle
CD上做错的题看一遍,仔细体会usmle要考得是什么,自己为什么会按照UW的风格而想
偏了。

考试当天:CK整体上比step 1 感觉要放松很多。中午带的还是从韩国店里买来的sushi
。 如果你喜欢的话,sushi是很好的考试食物。米饭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口味(当然只吃
面食的同学除外),有飯有菜,不油腻,吃起来方便(可以上手)。强力推荐。拿到的
还是同一个locker。看到有其他5个人一起考CK,估计都是美国的三年级学生。我基本
上是每个block出来休息放松几分钟。时间上没觉得不够,我都是有5-10分钟的检查时
间。长题有,但是不多。午饭之后开始少量喝点red bull,以减轻疲劳。下午再进食一
些巧克力。

提醒大家一点:因为现在有多媒体题,开始之前检查一下耳机的音量。





--
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。

No comments: